跑步在柏油路面好还是塑胶跑道好?
马路上跑和在呼和浩特市塑胶跑道上各有优缺点,不过题主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解决—不论在哪种路面上跑,都要尽量做到减少对膝盖的冲击,当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再根据实际情况去选择在哪里跑步都不会是太大的问题了
先来说下路跑和呼和浩特市塑胶跑道的优缺点。
拿被使用为广泛的沥青路面分析,沥青类结构层自身属于范畴,但其基层除柔性资料外,也可采用刚性的或半刚性的
优点
1/简单方便
不必刻意到达某个指定地点,只要想跑,不管何时何地甚至出差出国都能快找到跑道”
2/不受时间限制
几乎24小时全年无休为你关闭,不必担心“
3/视野开阔环境多变
开阔的视野和变换的环境能够缓解比拟枯燥重复的跑步动作,通过变换的街景等调整心情,减少跑步带来的疲劳感
4/路面较平整
市一般会定期对马路进行维修和维护,鲜少有终年残破不堪的马路路面,跑起来较为。
5/适应马拉松赛道
一般来说,马拉松或长距离的跑步竞赛都会封路后在公路上进行,这里跑步可以提前适应竞赛路况的感受,让身体适应。
缺点
1/交通平安
既然是马路,就会有行车来往,汽车还好,特别是不规范行使的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等会带来较大的平安隐患
2/路面有坡度
马路跑步的时候一般都会在侧面,但侧面为了方便排水,大多数都会做成有一定坡度的拱形,跑步的时候容易一深一浅
现实中的公路(尤其是靠近马路边缘)往往都有明显的弧度,临时在一侧跑步就会有这个问题,俗称地面倾斜造成跑步时的高低脚”方法就是经常变换道路比方折返,而不要一直不变。
3/路面不像塑胶跑道有弹性
马路的设置是为了行车宽敞和平稳不打滑,路面一般都是有石子/砂砾/沥青等材质压制平整,为了行车平安也并没有弹性,对较大体重的跑者来说不是很友好
塑胶跑道
由、混合聚醚、橡胶、EPDM橡胶粒或PU颗粒、颜料、助剂、填料组成。
优点
1/平整度好
路面平坦、没有倾斜或拱起
2/抗压强度高
硬度弹性适当,对较大体重跑者友好,能明显感受到发力的反馈
3/平安性高 没有车辆来往
缺点
1/不方便
一般来说,塑胶跑道都会设置在公园、学校、体育馆等固定场所,除非离得近,否则要特意赶在开门时间之内过去,恐怕不少人难以坚持。
2/环境单一
塑胶跑道的规范距离是一圈400米,如果你今天的跑步目标是10km那你要在这里画上25圈,很容易发生审美疲劳和厌跑情绪。
3/拐弯太频繁
跑一圈要拐4个弯,如果依照10km换算,则需要拐100个弯,如果临时依照同一个方向这样跑,有很大可能会影响身体肌肉左右的失衡,甚至引起因左右触地时间不平衡带来的伤病。
4/甲苯和超标
塑胶跑道是由聚氨酯橡胶等材料组成的而劣质的聚氨酯内会残留较多没有聚合完全的单体,这也是对人体有害气体之一。高质量的塑胶跑道还好,如果遇到劣质的塑胶跑道,就比较糟糕了跑步时原本就会吸入比平时更多的空气,如果您闻到刺鼻的气味,就尽量换个地方跑吧。
再来重点说一下关键的问题—
如何减少对膝盖的冲击?
跑步的脚部动作可以分解为腾空和触地两部分,而(包括对膝盖的冲击)主要发生在触地期间,原因在于—触底时间越长脚部/膝盖接受的压力也就越大。看到很多跑步高手都坚持着较高步频,这样能一定水平上减少触地时间。
关于触地时间的专题请看这篇:
提高你步频
一开始跑步的时猴不要一味追求像高手那样的大步幅且高步频,不少人在开始的时候跑的太猛,不久后就受伤了建议您先从小碎步开始跑起。
有些提高步频的里会有短时间快步跑这个环节,例如6-8次的10秒钟快步跑,例如百米距离的小碎步前掌跑,都会让你更快适应高步频小碎步的跑法。
切记高步频不等于高强度,一开始速度慢点无所谓。等到后面养成了能以高步频+跑法完成脚长距离,且心率(训练强度)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再配合节拍器(比方:每分钟设定180或者每秒3下,有专门的跑步节拍器,有些也带有这功能)训练,身体会逐渐记住这个频率。
讲究
跑步动作简单分解到脚部,就是脚掌交替“拍打”着地面前进的过程。
这过程里,双脚接触地面的时间被称为触地时间,左右脚触地时间所占总触底时间的比例则被称为触地平衡(又称「左右平衡触地时间」、「GCT平衡」)
很多人的伤病都发生在其中一条腿,鲜有两条腿同一部位同时呈现状况。除去自身腿部可能潜在先天问题,这多半触地平衡失衡就是罪魁祸。
理想状态下,左右脚应该完全平衡(50%-50%此时你身体维持在稳定状态,几乎所有力气都用在让自己向前直线行进。而当触地平衡呈现偏差,则意味着身体呈现了失衡状态,单侧的压力负荷过大,这就可能导致受伤状况的呈现。
平时在跑步的过程中要多观察自己的左右触地平衡和身体的直观感受,从鞋底磨损的情况也能看出左右脚的不同,如果有一只的磨损相较更加严重,抛开先天原因,那很可能会和你以及左右触地平衡有关系,及时的做出调整或者咨询一下专业人员,防止跑步这件原本应该更健康的事情而造成受伤,这就得不偿失了